## 专题片脚本范例:《守望者——最后的渔火》
**片头** [画面:晨曦微露,江面雾气氤氲,老渔民划着木船缓缓入画] **解说**:每天清晨四点,当城市还在沉睡,72岁的陈永顺已经开始了他的工作。在这条他行走了五十三年的江面上,他是最后一个还在使用传统鸬鹚捕鱼的渔民。
**第一幕:传承千年的技艺** [画面特写:陈永顺抚摸着鸬鹚的羽毛,给它们系上绳结] **解说**:鸬鹚捕鱼这门技艺,在陈家的族谱上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。陈永顺说,他的曾祖父、祖父、父亲都是这样在江上讨生活。如今,他的儿子在省城做程序员,这套祖传的手艺,可能就要断在他这一代了。
**同期声(陈永顺)**:“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意干这个?一天挣不了一百块,风吹日晒的。可是啊,每次看到这些鸬鹚,就像看到老祖宗还在身边。”
**第二幕:消逝的渔歌** [画面:陈永顺一边划船,一边哼唱着古老的渔歌] **解说**:他唱的这首《江上谣》,现在能完整唱出来的人不超过五个。歌词里描述的“三更点火五更渔,月落星稀闻橹声”的景象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。
**第三幕:最后的坚守** [画面:现代化货轮从陈永顺的小船旁驶过,形成强烈对比] **解说**:江上建起了新的大桥,岸边立起了高楼,传统的捕鱼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渔场取代。陈永顺不是没有机会转行,但他选择了留下。
**同期声(陈永顺)**:“我要是也不干了,以后的人就只能在博物馆里看鸬鹚捕鱼了。至少现在,还能让路过的人看看,我们的祖先是这样生活的。”
**第四幕:新的希望** [画面:一群小学生来江边参观,好奇地看着鸬鹚捕鱼] **解说**:令人欣慰的是,当地文化部门开始重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每个周末,都会有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。陈永顺很乐意当这个“活教材”。
**片尾** [画面:夕阳下,陈永顺收网归航,鸬鹚站在船头] **解说**:时代的洪流不可阻挡,但总有一些人,愿意做最后的守望者。他们守着的不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个民族记忆的坐标,一段即将沉入历史深处的文明剪影。
**字幕**:目前,鸬鹚捕鱼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--- **创作说明**: 1. 本脚本采用经典的四幕式结构,通过“现状-历史-冲突-转机”的叙事逻辑 2. 运用强烈对比手法:传统与现代、坚守与放弃、消逝与传承 3. 通过具体人物故事带出宏大主题,避免说教,增强感染力 4. 预留了丰富的镜头语言空间,如特写、空镜、对比镜头等 5. 结尾留有余味,不刻意煽情但引人深思
可根据实际拍摄需要,调整细节和时长,此脚本适合15-20分钟的中等长度专题片。
专题片脚本范例